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走私刑事案件中主观明知界定辩护

发布时间:2011-07-1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于2002年颁布的《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进出境货物、物品的应缴税额,或者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管理,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应认定为具有走私的主观故意。

----走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从事的行为是走私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明知”,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

----(一)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货物、物品的;

----(二)用特制的设备或者运输工具走私货物、物品的;

----(三)未经海关同意,在非设关的码头、海(河)岸、陆路边境等地点,运输(驳载)、收购或者贩卖非法进出境货物、物品的;

----(四)提供虚假的合同、发票、证明等商业单证委托他人办理通关手续的;

----(五)以明显低于货物正常进(出)口的应缴税额委托他人代理进(出)口业务的;

----(六)曾因同一种走私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

----(七)其他有证据证明的情形。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走私刑事案件中主观明知界定辩护

发布时间:2011-07-1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于2002年颁布的《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进出境货物、物品的应缴税额,或者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管理,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应认定为具有走私的主观故意。

----走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从事的行为是走私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明知”,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

----(一)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货物、物品的;

----(二)用特制的设备或者运输工具走私货物、物品的;

----(三)未经海关同意,在非设关的码头、海(河)岸、陆路边境等地点,运输(驳载)、收购或者贩卖非法进出境货物、物品的;

----(四)提供虚假的合同、发票、证明等商业单证委托他人办理通关手续的;

----(五)以明显低于货物正常进(出)口的应缴税额委托他人代理进(出)口业务的;

----(六)曾因同一种走私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

----(七)其他有证据证明的情形。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