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决书

发布时间:2018-02-2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进步,现在来说信息是我们的保护伞。侵犯他人的信息在我国是不允许的,那么对于信息被侵犯又有什么样的后果,对此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判决书怎么写?下面就由庭立方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判决17.jpg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决书

被起诉人卢某某,男,1991年**月**日生,身份×号码3205821991********,汉族,大学文化,个体,住址:xx省xx市。被起诉人卢某某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于2017年7月27日经张家港市公安局决定被取保候审

本案由张家港市公安局侦查终结,以被起诉人卢某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于2017年8月23日向本院移送审查起诉。

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本案被告人×××的委托,并经被告人×××同意,特指派××律师担任其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一案的二审辩护人。接受委托后,我进行了会见、阅卷和调查取证,并参加了庭审,现依据事实和法律发表如下辩护意见,请合议庭参考:

关于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辩护意见

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理由如下:

1、关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中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既然没有法律对此作出明文规定,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被告人×××的行为就不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因此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尤其是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二款中的范围,是适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二款的前提。然而,截至目前,不仅我国尚无哪部法律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作出过明确规定,就连学术界也是众说风云,尚无定论。

另外,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极其广泛,利用民法、行政法及刑法手段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实属必要。但刑罚手段有其特殊的适用范围,并非一切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均应受到刑罚处罚。因此,在法律没有对《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二款中的公民个人信息范围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被告人的行为不应由《刑法》来调整。

什么是个人信息和隐私

个人信息和隐私是或具有交叉关系、或互异、或包含的两个概念。隐私是指不被公众所知的,具有私密性。个人信息则是一个不可能进行周延的概念。从世界各国立法例来看,对个人信息的称谓并不一致,有的采用“个人资料”,有的采用“个人隐私”。目前主流的理论和观点认为,只要不是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公布,主体在将自己的某种个人信息向特定个人或群体披露后,对其他个人或群体仍然享有隐私权,如果其他人未经许可擅自公布其个人信息的,仍然构成隐私侵权。

应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该信息的主体为自然人;

2、该信息与其自然人主体有切身的利 益关系,如关系到个人尊严、个人的社会生存利益;

3、该信息具有隐私性;

4、该信息需被除自己之外的单位或个人所掌握。

即在法律的层面上,探讨个人信息与 隐私范围的话,应该承认受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应该是具有某种程度的隐私性、分别受相关不同阶层的法律的保护。

个人信息 应该选择一种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定义。欧洲多数立法针对个人数据(如欧盟1995年《数据保护指令》规定:“个人数据是指,与一个身份已被识别或者可被识别的自然人相关的任何信息。”)其采取的是抽象概括的方式,较为宽泛。该方法在法律认定时可能造成相当难度,所以在抽象概括的方式下,再进行列举较为合理。

由于很多信息的公开化,不少公民并不是很清楚什么是个人信息、什么是自己的隐私,所以随意的便公开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所以就需要法律对哪些不合法的行为进行惩处,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40万是肯定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以上这些就是庭立方小编整理的内容,如果你对此还有疑问或者进一步的需求,可以咨询庭立方刑事律师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决书

发布时间:2018-02-2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进步,现在来说信息是我们的保护伞。侵犯他人的信息在我国是不允许的,那么对于信息被侵犯又有什么样的后果,对此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判决书怎么写?下面就由庭立方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判决17.jpg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决书

被起诉人卢某某,男,1991年**月**日生,身份×号码3205821991********,汉族,大学文化,个体,住址:xx省xx市。被起诉人卢某某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于2017年7月27日经张家港市公安局决定被取保候审

本案由张家港市公安局侦查终结,以被起诉人卢某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于2017年8月23日向本院移送审查起诉。

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本案被告人×××的委托,并经被告人×××同意,特指派××律师担任其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一案的二审辩护人。接受委托后,我进行了会见、阅卷和调查取证,并参加了庭审,现依据事实和法律发表如下辩护意见,请合议庭参考:

关于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辩护意见

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理由如下:

1、关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中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既然没有法律对此作出明文规定,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被告人×××的行为就不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因此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尤其是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二款中的范围,是适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二款的前提。然而,截至目前,不仅我国尚无哪部法律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作出过明确规定,就连学术界也是众说风云,尚无定论。

另外,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极其广泛,利用民法、行政法及刑法手段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实属必要。但刑罚手段有其特殊的适用范围,并非一切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均应受到刑罚处罚。因此,在法律没有对《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二款中的公民个人信息范围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被告人的行为不应由《刑法》来调整。

什么是个人信息和隐私

个人信息和隐私是或具有交叉关系、或互异、或包含的两个概念。隐私是指不被公众所知的,具有私密性。个人信息则是一个不可能进行周延的概念。从世界各国立法例来看,对个人信息的称谓并不一致,有的采用“个人资料”,有的采用“个人隐私”。目前主流的理论和观点认为,只要不是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公布,主体在将自己的某种个人信息向特定个人或群体披露后,对其他个人或群体仍然享有隐私权,如果其他人未经许可擅自公布其个人信息的,仍然构成隐私侵权。

应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该信息的主体为自然人;

2、该信息与其自然人主体有切身的利 益关系,如关系到个人尊严、个人的社会生存利益;

3、该信息具有隐私性;

4、该信息需被除自己之外的单位或个人所掌握。

即在法律的层面上,探讨个人信息与 隐私范围的话,应该承认受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应该是具有某种程度的隐私性、分别受相关不同阶层的法律的保护。

个人信息 应该选择一种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定义。欧洲多数立法针对个人数据(如欧盟1995年《数据保护指令》规定:“个人数据是指,与一个身份已被识别或者可被识别的自然人相关的任何信息。”)其采取的是抽象概括的方式,较为宽泛。该方法在法律认定时可能造成相当难度,所以在抽象概括的方式下,再进行列举较为合理。

由于很多信息的公开化,不少公民并不是很清楚什么是个人信息、什么是自己的隐私,所以随意的便公开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所以就需要法律对哪些不合法的行为进行惩处,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40万是肯定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以上这些就是庭立方小编整理的内容,如果你对此还有疑问或者进一步的需求,可以咨询庭立方刑事律师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